帅店林场:在“分林到户”中重生

05-03 16:26   云上沙洋  

阅读提示:1996年,帅店林场打破原有经营模式,把林地租赁给职工,让职工经营发展,不仅解决了林场经营困境,提高了职工收入,更保护了环境,为当前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在沙洋县沈集镇隐藏着一个林场。沿着荆潜线行驶,一排民房中间有一条水泥小路。

走上小路,除了白色的水泥路,目光所及全是郁郁葱葱的苗木。窄窄的道路上,托运苗木的货车络绎不绝,时不时要靠在路边避让。

沙洋县帅店林场建于1962年,是沙洋县的地方国有林场,占地面积3800多亩,在职干部职工42人,主要经营雪松、香樟、广玉兰、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等苗木。

1983年,林场“断了奶”,财政不再拨钱养职工。林场只好销售一些间伐树苗补贴工资。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行业不景气,管理制度落后,林场职工工资极低,不少职工要求离岗。“当时如果让职工离岗,那么林场的正常运转就无法维持。”该场副场长邓士堂说。

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当时大锅饭已经没有了,在分田到户后,农民种的也是自己的承包地。

能不能也像这样管理林场呢?让职工承包林地,一方面解决职工收入问题,一方面又保护了生态资源。林场的想法得到了沙洋县林业局的支持。

1996年,帅店林场参照“分田到户”,在全市国有林场中率先走出了“分林到户”的一步。

把林地租赁给职工。职工在种植苗木销售过程中,不能破坏原有山林,要保证森林覆盖率,品种更新要与林场提前沟通。

“大锅饭”的格局被打破了。第一年每个职工最多只能租赁5亩林地。

“开始大家都很犹豫,于是林场领导带头承包,一下子就把大家的顾虑打消了。”邓士堂说。

林场职工很多都是工作多年的技术骨干,有技术支持,很快女贞、樟树、广玉兰、 海棠等当时不流行的树苗就出现在林场。

市场也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很快这一类绿化苗木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林场职工王小剑,用当年的5亩林地发展绿化苗木,如今在帅店林场共租赁了40多亩地,在附近还流转了200多亩,现在每年收入过百万元。

和王小剑一样的职工很多,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

“林场人现在把林场都当成了自己的家,极其爱护。”邓士堂说,改革让帅店林场从单纯靠砍树卖树破坏生态过日子的林场,演变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林场。

现在不管职工在哪里挖树,都要在原地补栽同类树苗,很多都按1:2或1:3的比例补栽。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林场职工租赁面积已达2000余亩,户平年收入5万元以上。

经济好了,心定了,帅店林场又把目光转向了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林场先后筹资3800多万元,硬化了林间道路、整治了塘堰,还修建了一栋集办公和职工宿舍为一体的七层综合大楼。

“现在正在搞国有林场改革,我们这里没有一个职工上访,改革推行很顺利。”邓士堂说。

随着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的稳步推进,帅店林场的责任更重了。今年,沙洋县将五洋公路沿线两旁各20米范围内的绿化带近2000亩,划归帅店林场管辖,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一亩地还有200元的管护费,算这个账,林场每年可增加90万元的收入。新的发展机遇,让职工们充满期待。

“现在每天傍晚,我都会在林子里走一走,闻闻树的味道,心都静了。”邓士堂笑着说。(本报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刘治林 周涛)

来源:沙洋电视台

责任编辑:李梅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