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武汉为何能兵不血刃和平解放?

04-28 08:47  

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的失落,宣告了它延续二十二年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直接横渡长江向武汉进军。武汉为何能兵不血刃和平解放?放眼全国都与众不同的点在哪里呢?

▲解放前夕的武汉三镇

1949年5月16日,素来有“兵家必争之地”的武汉,兵不血刃地迎来了解放。武汉人民从此告别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但武汉的解放过程,既不是长春那样因困难导致据守者起义而和平解放,也不是绥远那样由敌对双方协商保持原状、留待日后解决,更非如北平那样据守者因被重兵围困而进行谈判同意和平接管。武汉的解放是据守一方有实力与进攻一方抗衡,却最终弃城而逃,形成“真空”后,进攻方和平进驻,于是出现了解放战争史上特有的兵不血刃和平解放武汉。

武汉在当时既是国民党政府直辖市又是省会特大城市,中国共产党在没有谈判的情况下和平进驻,“大军压境、非战非和、敌军遁逃、完整接管”这样的武汉解放战争放眼整个大城市的解放战争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进入城区

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

解放战争前后期,白崇禧的兵团一直盘踞在武汉,总兵力达25万。因为他自持内战中并未遭受多少损失,同时借长江天险和江防工事拥兵自重。但最后却被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人民解放军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部署吓跑了白崇禧的兵团。

战争是敌对双方物资和精神力的较量,也是双方指挥者韬略和智谋的竞争。国共和谈失败后,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全线突击敌人的长江防线,打响了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大军向浙赣迅猛推进,隔断了白崇禧集团与汤恩伯集团的军事联系,造成从赣入湘粤,从南面切断白崇禧后路。同时先后占领武汉东、北、西三方广大地区,对武汉形成半月形包围。

▲武汉解放时的中山大道

5月15日,人民解放军从团风至武穴段渡过长江,位于汉口正面的解放军先遣兵团肃清武汉近郊标子湾、刘家庙之敌,完成了对武汉的战役包围。兵锋直薄武汉城下,为大军压境的终极阶段。已陷入歼灭境地的白崇禧集团不得不做出放弃武汉的决策。至此,解放军大军压境,以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成功运用,圆满实现了和平完整地接收武汉的战略目的。

国民党军队“非战非和”为解放武汉创造机会

欲战不能,首先是由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决定的,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在武汉周围形成极大优势。白崇禧兵团虽然实力雄厚,但要用27个师防守宜昌至湖口的千里江防,机动兵力十分有限。同时,白崇禧兵团担负着长江天险配合南京作战的任务,不能随意抽调兵力。

其次,武汉的地理条件不利于防守作战。分为三镇的武汉,虽然雄踞中国腹地,控扼东南西北,号称“九省通衢”,向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地形无险可守。地势平坦低洼的汉口已完全处于人民解放军炮火控制下;而汉阳被三面江水分隔,白崇禧无路可退;先遣兵团已过江,武昌天险优势荡然无存,不像在别的城市还有发动战争的空间,白崇禧只能走为上策。

欲和不甘,白崇禧曾一度支持湖北的“和平运动”,给世人放出“和谈”的烟幕弹,其目的是逼蒋介石下野和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企图搞桂系与中国共产党“划江而治”。5月9日,由毛泽东主席起草、以中央军委名义发出的《关于四野提早渡江和用兵问题致林彪、肖克电》中指出:“以据白崇禧的意图不是准备在衡州以北和我作战,而是准备逐步撤至衡州以南,因此,你们全军拟有提早渡江时间的必要,并且不必全军到达北岸然后同时渡江,可以采取先后陆续渡江的方法。”四野“应全部推进至以郴州为中心的区域,并准备在该区域与白崇禧打一仗(应估计白崇禧部约25万人左右可能在该区域和我军作战)。”

▲武汉市民庆祝武汉解放

人民解放军在分析敌方动向的基础上,正确应用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战略部署,从而得出以郴州为中心“与白崇禧打一仗”的决策,将歼灭白崇禧集团的主力放在了10月份以后在衡州地区发动的“横宝战役”上,从而让武汉免遭正面战火侵袭,也形成了武汉“非战非和”的特点。

“敌军逃遁”让解放武汉顺理成章

久经沙场的白崇禧十分清楚:在经济凋敝、物价飞涨、民怨掀天的武汉地区与锐不可当的解放军决战,既无物资基础有无群众基础,难逃覆灭命运,莫如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必要时退守广西老巢另作他图。1949年5月10日,白崇禧集团主力第三兵团开始南撤。11 日,除汉口城防部队外,汉口江北岸的国民党军队已全部撤至江南武昌。13日,白崇禧从广州返回后,15日下午就乘机黯然飞走。总的来说,白崇禧从一开始,就没有将自己主力部队与中国共产党作战的心思放在武汉解放战争正面战场。

▲武汉市民迎接人民解放军战士

当晚,城防部队最后一批士兵撤离武昌。从上述情况看,至少白崇禧于5月初就制定了撤离武汉的计划。因未与人民解放军在武汉进行战斗,被迫主动撤离武汉,武汉已呈“真空”状态——据守一方弃城而逃,等待着进攻一方的和平进驻。

“完整接管”丰富了解放武汉的内涵

在通常情况下,守方被迫撤离时,往往要进行强制性的搬迁及破坏,攻方很难实现完整的接管,除非是经过和平谈判达到双赢的满意结果。但是,武汉是在“非战非和”的状态下实现“完璧归赵”的。除了部分码头、趸船被炸外,这座江城几乎完好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这种情况一般很鲜见。

武汉解放的不同点还体现在:

一、武汉和平解放,使原有的鄂东解放区和江汉解放区连成一片,并得到拓展。它打开了沿粤汉路南下和沿汉宜公路西进的通道,加速了湖南和平解放的进程和武汉以西沙市、宜昌等地的解放。源源不断的物资和解放军战士从这里散开去,为新中国诞生和全国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作出贡献。

二、武汉和平解放,使得武汉地区悠久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三镇长期分割的历史得以结束。同时武汉和平解放,保留城市免遭战火摧残,推动了武汉市建制的建立,并使新生人民政权顺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三、武汉和平解放,加快了国家在制订和落实“一五”计划期间,对武汉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将武汉由一个商业比重较大的消费性城市转变为新中国内地重要的工业城市。

▲武汉街头市民争相观看人民解放军的布告

在人民解放战争威武雄壮的交响曲中,武汉解放模式成为了和平解放大城市进行曲中气势恢宏的乐章。武汉的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条战线和第二条战线密切配合的结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成功运用的光辉范例,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战中政治智慧、斗争艺术的结晶。武汉的解放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大城市和平解放的内涵。


来源:综合湖北党史 《红色荆楚》 《武汉和平解放的模式及其历史意义》

编辑:曹春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