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夏之时,参与人数有30万,并且在当时创造了75天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惊人成绩,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
1952年汛前抢建荆江分洪工程。图为清淤现场。(资料图片,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提供)
荆江分洪工程的建立使得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为千百万人民争取了巨大利益,成为了历史当中不朽的丰碑。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地处长江中游,上起湖北省枝城市,下至湖南省洞庭口城陵矶,河段全长377公里,是历史当中水患最严重的地方。据历史资料记载,1499-1949中450年间,荆江两岸曾决堤180多次,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荆江分洪工程全面破土动工。
荆江平坦的地势以及其弯曲的河道,使其水流宣泄不畅,始建于东晋的荆江大堤作为历史当中承担防洪安全的重点工程,因其自身严重缺陷,隐患太多,使其在历史中决堤频繁,即使其间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分段修筑也未能从根源处解决长江的水患。“人畜淹毙无数”“饿殍载道”“仓库积贮漂流一空”皆是历史上荆江河段洪灾发生的真实写照,可谓是“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人民的智慧造就历史的奇迹
1952年4月5日,本着“确保荆江大堤,江湖两利,蓄泄兼筹,以泄为主,上下荆江统筹考虑”的治理方针,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启动。
在当时的中国,机械化程度很低,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无论是指挥人员还是身处一线的军民都是不可估量的艰巨任务,很多时候都是依靠大伙的肩挑背扛。
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工人在“红五月”竞赛中宣誓
浇灌混凝土需要大量碎石子。19岁的松滋姑娘辛志英,创造了“鹞子翻身碎石法”:将多角形的大石块尖角朝下,平面朝上,形如鹞子,再运锤猛打。她还和大家用废草袋、麻袋编成“稳石箍”,箍住石块,再用力猛锤,工效是原来的30倍。
30万人民的参与与智慧让原本需要90天的工程整整提前了15天,并于1952年6月20日完工,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奇迹。
1954年汛期,进洪闸3次开闸,7月22日至8月22日间几乎日夜不停地泄洪。分洪有效地削弱了洪峰,延缓了洪水涨速,确保了武汉和江汉平原的安全。充分证明了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对于人民对于历史的重要意义。
1954年7月,荆江分洪工程北闸首次开闸分洪纪念。
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在198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全流域组合型特大洪水中成为抗御98洪水的最后一道“安全闸”。
荆江分洪工程不仅是中国建国后第一个大型防洪枢纽水利工程,同样也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建设的利在千秋的工程。
来源:中国知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