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湖北沙市: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综合改革的试点城市

05-27 08:5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城市改革逐渐成为重点。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荆州市沙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图为:湖北省荆州市沙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沙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沙市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实行的是一套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禁锢,改革开放前沙市的市场管得很死,特别是“文革”中个体商贩被取缔,集贸市场被关闭,导致商品流通受阻。1975年全市商业网点减缩到只有175个,全市的商店和饮食店寥寥可数,供应的品种也十分单一。沙市人有在外过早的习惯,但当时的饮食店只卖包子、馒头、油条、面条等大路品种,沙市的一些著名的传统小吃见不到了。

图为:上世纪80年代的沙市便河

选择沙市改革发展经济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艰难起步,沙市的改革试验进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野。1981年6月到7月,国务院体改办调查组到长江沿线几个城市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比较,认为湖北省沙市是进行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比较合适的地方。

荆州党史研究专家熊传森说:“1979年到1980年,沙市分3批,对全市42家国营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工业联合、改组、放权,这些措施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打下基础,拉开了序幕。”

选择沙市作为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工业结构比较简单,且都是小企业。1980年底,全市工业企业总计为278个,其中省属企业12个,市属企业266个。小企业270个,占总计的97%。集体所有制有201个,占总计的72%。

第二、工业调整任务小。该市的大部分是轻工业,轻工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77%。而且它的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等等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组、联合,调整任务已经不大。

第三、领导对改革的态度比较积极,干劲比较大。他们在改组联合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也希望进一步改革。

沙市综合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成绩

198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沙市成为国家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中心任务是搞活企业,而沙市在搞活企业方面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联合改组”。所谓“联合改组”就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展有生命力的产品为重点,以组建企业性公司(总厂)为主要形式,把吃不饱与吃不了的企业组织起来,共同发展适销对路的主产品”。后来,全沙市工业企业坚持改革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横向经济联系与产品发展战略相结合,组建了若干个企业群体,这些企业群体从优化组合入手,促进了一大批产品和企业的发展。

图为:沙市日用化工总厂

图为:沙市电冰箱总厂

沙市在计划体制、价格体制、劳动用工体制、企业领导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在计划体制方面,逐步打破了原来的单一指令性计划的格局,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在价格体制方面,对农副产品和工业小商品的价格逐步放开,实施市场调节,从而充分发挥了价值规律在市场流通方面的作用;在劳动用工体制方面,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实行了长期工、轮换工、季节工等多种形式,并对劳动合同制职工实行了统一的商业、社会保险;企业领导体制方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提高了企业的领导素质,使企业有了干部任免的自主权,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企业更加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熊传森说:“举一个数据说明,1986年与1978年相比,沙市的工业产值由9.01亿元上升到21.2亿元,增长1.35倍,财政收入等各项都是成倍的增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给群众的最大好处,就是摆脱了左的思想,以及小生产者狭隘眼界的束缚,把人们的眼光引向未来。”

搞活了市场,方便了群众,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经济效益。沙市在80年代涌现一批著名企业,名牌产品。活力28洗衣粉1986年荣获国家银质奖章,“活力28 沙市日化”全国闻名。荆江牌热水瓶,驰名中外,远销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荣获国家银质奖章和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还有鸳鸯牌床单、沙隆达农用化工产品都荣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



图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荆江牌热水瓶商标。通常以荆江分洪闸或荆江分洪纪念亭为商标图案,其中最著名的产品是沙市热水瓶厂生产的荆江牌热水瓶。



图为:1980年2月,鸳鸯牌床单在北京展销现场,获得国家银质奖章的床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4年4月16日-25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又增加一批大中城市作为试点。通过综合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明显成效,表明搞好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对于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984年5月,湖北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总结推广了沙市的经验。其后,湖北省委决定在襄樊、随州、丹江口、巴东等市县进行试点。1984年9月23日,武汉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报告获批,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企业改革的两个方向:一是增强企业活力,把生产经营自主权真正落实到企业,使企业获得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突破了国家行政机构直接经营企业的老框框。这就为企业向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

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明确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的任务,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沙市作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虽然在今天看来,当时的改革措施还很不完善,一些措施很值得推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实,也的确对当时的改革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为后来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来源:综合中国经济网、荆州广播电视台、荆州记忆 

编辑:曹春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