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为什么大陆和台湾会达成“九二共识”?

05-28 09:09  

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九二”是指达成这项共识的时间是1992年。“九二共识”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那么为什么大陆和台湾会达成“九二共识”?


视频来源:央视网2012年11月03日《新闻背景:九二共识》

“两会成立”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因“华航事件”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这是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直属于台湾当局“台湾陆委会”,任务是接受“陆委会”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人称“陆委会”手套。

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根据国台办的授权,协会将负责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有关团体进行联系,处理相关问题。

两会成立后,充分发挥了沟通化解的桥梁作用。一年内,合作处理了各类突发事件24起,建立起了相当良好的协调关系。

确立共识

1992年3月22日,两会在北京就“海峡两岸公证文书使用”和“海峡两岸开办挂号函件的查询、补偿”两项议题进行了首次事务性商谈,双方出现若干分歧,并没有达成协议,而分歧的症结就是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

大陆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两会商谈的事务性问题为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台湾方面虽然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为谋求所谓“对等政治实体的”地位,强调双方在一个中国涵义上的分歧,提出用“各说各话”的方式说明一个中国的涵义。

图为:央视网2012年11月03日《高孔廉:“九二共识”的史实及展望》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会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时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1992年11月3日,海基会正式致函海协会,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

海协会于16日正式回函通知海基会,海协会的口头表述要点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该函还附上海基会增列的第3项口头表述文字。

1992年12月3日,海基会函覆海协会,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从以上两会来往的信函中可以看出,双方的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九二共识”虽然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但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是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的。达成“九二共识”的过程说明,各自以口头方式是表述共识的方法,双方表述的内容是相互认可的,而非不加约束、单方面的随意性表述。“九二共识”的核心就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02年,台湾前“陆委会主委”苏起出版《“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共识的事实》一书,回顾了1992年10月底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会谈中,双方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事实,认为“九二共识”是两岸隔海分治后,历经40余年武装对峙与意识形态斗争后,达成的第一个深具历史意义的政治性妥协。

九二共识的意义

“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有了这个前提,两岸之间就是一家人,什么都好谈。

历史早已一再证明“九二共识”对两岸关系的重要性。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的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双方才能在2008年6月恢复两会制度性协商,先后达成ECFA等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

图为:1993年4月27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海皇大厦举行“汪辜会谈”首次会议

2015年,习近平在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的讲话中,将“九二共识”描述为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习近平说: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两岸同胞绝不会答应。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


来源:综合新华社、央视网、中国新闻网、京报网、共产党员网、中国台湾网 

编辑:曹春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