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深夜,探访荆门隔离酒店!原来他们是这样……

08-09 20:12  

为有效应对荆门中心城区当前疫情发展严峻形势,严格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蔓延和外溢,我们的城市再一次按下“暂停键”。

街道严格管控,小区封闭管理,居民安心宅家,物资充足配送,密接有序隔离……

从子时到亥时,从深夜到黎明,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特别是医疗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荆门晚报策划推出“荆门抗疫十二时辰”,晚报记者在不同时段分赴中心城区各个点位(岗位),用笔和镜头,记录下默默奉献者的工作点滴,以凝聚全力以赴、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

子时(23时——1时),又名夜半、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定点集中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8日子时,晚报记者探访了位于象山大道南端的一家隔离酒店,了解这里鲜为人知的抗“疫”故事。

进入酒店必须全副武装

当晚11时许,在酒店门前,晚报记者遇到了正在大厅巡查的漳河新区漳富公司资产营运部部长兼漳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毅。

经过批准后,在潘毅的指导下,记者穿好防护服,戴好N95口罩和防护面罩,全副武装进入酒店大厅。

“现在在这家酒店隔离的人员有62人,包括病例亲密接触者、次接触者、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荆人员等。他们中有五六岁的儿童,也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主要住在2楼、3楼和4楼。所有人员实行免费隔离,住的是单间,吃的是指挥部统一派送的两荤两素盒饭。”潘毅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准备带记者上楼。


送餐转交物品全程无接触

正在此时,突然有人敲酒店玻璃门。

“我刚刚知道妹妹在这里隔离,我给她送点东西,麻烦交给她一下。”潘毅打开门,一位中年妇女将一包用黑色塑料袋装的东西交给了他。潘毅接过塑料袋,拿到大厅,用酒精消毒好一会后,提着上了楼。

“来这里隔离的人员走时比较急,好多东西没来得及带,只能入住后让亲戚朋友送过来。”潘毅这样介绍。

上到3楼,晚报记者看到,酒店走廊里全铺着彩条布,各房间房门紧关着,每个门口放着一个小凳子。

据了解,走廊上面原先铺的是地毯,为了防止病毒吸附在地毯上,工作人员在上面铺上了彩条布。

“你有东西到了。”潘毅将塑料袋放在房间门口的小凳子上,敲了几下门。

“来了,来了!”听到里面女子的应答声后,潘毅转身离开。他们送餐和转交东西,都是敲门后离开,实行无接触配送。

防护服不脱不能喝水

给女子送完物品,潘毅又继续到各楼层巡查。

潘毅说,“我们主要是看晚上隔离人员有没有没关门的、互相串门的,以及酒店的安全出口是不是完好,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疏散人员。从这几天晚上巡查的情况来看,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酒店使用的是中央空调,为了防止空调运行造成交叉感染,包括工作人员,所有人使用电扇。

防护服不透气,头上又戴着防护面罩,晚报记者跟着潘毅在各楼层巡查不到20分钟,就汗流浃背。

防护服内T恤衫汗湿,额头上渗出的汗水流到了近视眼镜上,手套里面湿漉漉的,人感觉有点闷。而潘毅完全像没事一样。

“一套防护服一般要穿3到5个小时才脱,中间不能喝水,脱下来时,手套里面都是汗水,手都被泡白了。要喝下两瓶水,洗个澡才感觉舒服一点。”潘毅说,刚开始很难受,但他现在已经习惯了。


温情服务被隔离人员

隔离不隔爱,战“疫”有温情。

“集中留观隔离人员每天要测体温和核酸检测,禁止外出,天气炎热,又不能吹空调,容易产生烦躁情绪。我们组建了一个工作群,在群里向他们宣传政策,安抚他们的情绪。还配有专门的信息员,他们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好务。”潘毅这样介绍。

潘毅回忆:7日凌晨3时许,一名女子被送到酒店,没有带洗漱用品。工作人员迅速为她配齐了洗漱用品,并给她送去了饮用水。

该女子很感动,悄悄委托同事为工作人员送来了西瓜、苹果等水果表示谢意。


工作人员15天一轮值

这家酒店隔离点是8月6日改造后投入使用的,分为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等区域。

隔离点共有10名工作人员,包括1名民警、2名医护人员、7名漳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干部职工。 

他们的工作包括被隔离人员生活保障、体温测量、核酸检测、隔离点消杀、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及安全保卫等。工作人员实行轮班制。

隔离点接收留观人员没有固定的时间。刚开始几天,送来的人员较多,工作人员每天连轴转。

潘毅今年32岁,这是他继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参加漳河新区凤凰酒店留观点值守任务后,又一次参加隔离点值守工作。隔离点值守一轮下来是15天,每天吃住在酒店,与被隔离人员一样。

潘毅说,他的妻子是一名医护人员,也奋战在抗疫一线。孩子3岁,交给家里老人在带,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工作。

8日12时,晚报记者离开隔离酒店。而潘毅,即将开始又一轮的楼层巡查。


来源:荆门晚报

编辑:王雨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