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08-24 08: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阐述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强调了两个相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从指导思想上阐明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理论与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极大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提供了肥田沃土

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生命,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本就有的追求平等和向往大同社会的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什么会跌落至此,出路何在?中国的仁人志士,探索了一个又一个的救国方案,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士大夫们不断寻找着答案,有的归罪于中华传统文化。“文明蒙尘”虽由外敌入侵所致,亦与封建统治者固守“三纲”等封建文化糟粕形成的落后相连,又因国人丢失文化自信而加重。就在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时,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的力量、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所以有这种变化,从指导思想上看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理论旗帜,使讲中国话、写中国字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会了新思维,从而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内生了“新生命”。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田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本就有的追求平等和向往大同社会的基因。正如艾思奇所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曾是中国历史上很多伟大思想家所共有的理想。从老子、墨子、孔子、孟子,以至于孙中山先生,都希望着世界上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能够出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以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为养料,而从中华民族自己的共产主义的种子中成长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生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提供了肥田沃土,两者的相互作用才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决“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问题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和文化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思想武器

革命和建设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在指导思想上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为实践服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吹牛炫耀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必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雏形在1930年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已经有了,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是延安时期。从已经公开的文献看,1941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员,才算好教员”。这是针对王明教条主义提出来的。王明讲课,桌上摆一堆马恩列斯的著作,读完这段读那段,就是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不偷、不装、不吹”的问题,他讽刺把马恩列斯讲得“抄袭”为自己的,“就是偷东西”。教条主义从品质上看与“偷东西”无异,从结果上看只能祸害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

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在指导思想上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毛泽东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下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怎样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基本问题?毛泽东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下的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依靠什么样的作风来领导中国革命呢?毛泽东提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等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形成的革命作风。体现在中国革命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革命作风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夺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上的保证,并对此后的建设和改革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在相当一段时期让资本家继续从企业分得一部分红利和股息的“赎买”的办法,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改造上的体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怎样进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探索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通过发展农业、轻工业来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在指导思想上也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吹响改革开放号角时,邓小平就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后来江泽民、胡锦涛强调的“与时俱进”,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指导思想上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发展、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威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在指导思想上同样靠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党和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夯实国家安全、国防、外交重要保障,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这伟大的成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正确引领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再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才能战无不胜

中国革命是在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90%是小生产者的国情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工人占绝大多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占主导地位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若不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这已为第一次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所证明。

中国共产党人最先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毛泽东。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鲜明地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可惜,这时党内教条主义占了主导地位。遵义会议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才改变了这种局面。到陕北后,毛泽东写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强调战争的指导“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半年后,毛泽东写出《实践论》《矛盾论》,强调实践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延安时期,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全党的共识。理论联系实际蔚然成风。例如,党中央决定陈云去做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怎样做?他回答,我们不要那些洋的,要那些土气的,要向土的学习,向自己的历史学习,向自己的经验学习。我们要从土的出发,从延安出发,不从伦敦出发,不从上海出发。坚持实际第一、理论第二,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陈云做边区财经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又提出了“第二次结合”。那是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之前讨论撰写《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时提出来的。他指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为进行第二次结合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限于历史条件,未能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框框。这“第二次结合”是新时期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的改革开放中实现的。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后来,他又说:“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由邓小平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到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胡锦涛引领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经济体制上的伟大创造。

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意迭见。比如,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从制度上不仅把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辩证统一起来,而且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辩证统一起来。比如,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把过程的普遍性与阶段的特殊性辩证统一起来,而且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普遍性与脱贫攻坚的特殊性辩证统一起来。就脱贫攻坚而言,从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到提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再到提出“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处理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统一关系的领导方法与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要通过中国字、中国话、中国文化表达出来,才能形成“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为反对“言必称希腊”的教条主义,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他认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实际上已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毛泽东所以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要通过中国字、中国话、中国文化表达出来,才能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熟悉、所掌握,才能形成“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事求是”,表达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精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从实际出发的军事观点;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各国特殊性的外交观点……像这样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例子,在毛泽东的著述里可以举出很多。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首先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其次,邓小平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上也有两大贡献。一是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他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二是他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实事求是”是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认识论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小康社会”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从发展论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的重大创新点之一,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著述为载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味,有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味,还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味,是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而形成的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重视从中国历史上的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中吸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谈到老子、孔子、孟子,经常引用他们的话。老子的话,他引用较多的是“以百姓心为心”,这正是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思想的文化基因。孔子的话,他引用较多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正是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因。孟子的话,他引用得比较多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守望相助”。这正是他“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文化基因。再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古语;还引用过“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这句出自《中说·周公篇》的古语,这正是他反复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激发内生动力”等话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所以,坚持“两个结合”,才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


来源:人民网

实习编辑:张皖媛

责任编辑:王雨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