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鸿猷是一位佃户出身但满怀理想的壮志青年,他心系革命,英勇一生,为组织所器重、为同志所信任。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蔡鸿猷不幸被捕入狱后牺牲。1958年,周恩来亲自给中共浙江省缙云县委回信,请地方政府给蔡鸿猷以烈士待遇。
向往革命的奋斗激情。蔡鸿猷,字辉甫,号哲臣,1897年4月14日出生于缙云县大源镇小章村。虽然世代为农,家境贫寒,但靠祖母纺棉纱、做布鞋挣钱补贴,蔡鸿猷得以到县第一高等五云小学读书。他年纪虽小,却思想进步,曾参加学生自发组织的“崇信社”,给人留下了“尚朴实不尚纷华,不重虚文,而重实行”的印象。
1915年小学毕业后,蔡鸿猷随父母迁居兰溪县(今兰溪市)马埠区方家租种地主土地,后任小学教员。当时,新文化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919年,被新思想所感召的蔡鸿猷外出从军,到浙江陆军服役。
1922年,蔡鸿猷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刻苦向上的他还得以进入浙江陆军教导队第一期学习。1924年8月,蔡鸿猷受组织选派,从上海大学考入中国国民党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学习。黄埔军校是无数爱国进步青年的向往之地,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能到这里学习,令蔡鸿猷踌躇满志。此时,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正是周恩来。在校期间,蔡鸿猷认真学习“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课程,先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广东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削平滇桂军叛乱等战斗。
1925年9月,蔡鸿猷从军校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连党代表等职,参加了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为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英勇作战。次年,蔡鸿猷奉调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缉私卫商总队(后改名税警团)任第一团第一营党代表。
在众人眼中,蔡鸿猷是个学识渊博、为人干练、待人朴实无私且革命意志坚强的人,因而深受组织信任。1927年2月,蔡鸿猷升任税警团上校党代表,主持该团党务。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蔡鸿猷为革命政府筹集经费、打击走私、查禁烟苗和维护经济秩序,与军阀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舍家为国的革命豪情。蔡鸿猷家中长辈曾为他招进一个童养媳褚氏,18岁时,蔡鸿猷写信给家里,表明自己在外革命要紧,不想考虑婚姻问题。蔡鸿猷有个表妹端庄秀气、知书达理,决意要嫁给他,也被他拒绝了。后来,有亲戚给蔡鸿猷介绍了一位家庭殷实的上海女大学生,他仍然以革命为重不动于心。家人为此焦虑,胞妹去信广州,劝兄说:“你今年年已三旬,家室尚虚,朋党称之似乎不美,于本年中,万望你决行其事,毋贻自说。”蔡鸿猷深知革命艰难,前程崎岖,为集中精力干革命,一直没有结婚。
蔡鸿猷家中几世同堂,虽然记挂家里,但为了革命,多年没回家。祖母常常倚门翘首盼望孙儿归来,家人多次写信希望能有一次聚会,但心系革命的蔡鸿猷,也只是与家中书信往来,在信中倾诉思亲之情。在临刑前写下的诗透露着对亲人刻骨铭心的怀念之情:“违别双亲七八春,断梗浮萍苦飘零。天涯寄迹音书绝,患难偏增骨肉情。珠海悲歌声惨切,白云呜咽雁不鸣。昔日青山今何在,望断秋风五羊城。”
燃尽生命的信念之光。大革命惨遭失败后,浙西南革命事业遭受挫折。1927年4月,蒋介石策划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实行“清党”,大肆抓捕杀害共产党员。4月16日,蔡鸿猷不幸被捕入狱,关押在广州郊外南石头惩戒场。经数次拷审,始终坚贞不屈,还劝前来探监的同乡同学吴震参加共产党。
蔡鸿猷矢志献身于人民事业,身陷囹圄却宁死不屈。在狱中,敌人对蔡鸿猷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妄图拉拢他投靠国民党,但他坚贞不渝,敌人的阴谋始终没有得逞。1928年10月4日下午,反动军警将蔡鸿猷押上囚车,在萧瑟秋风中疾驰直奔南门外的监狱。
次日凌晨,他在铁窗下给家里留下了绝笔信:“我最亲爱的双亲,缺候许久了,真惭愧,而且抱歉得很。你们现在好么?我乘此片刻晨光,写了几句给你们留念。请你们以后不要想念我。不要想到我而悲哀。这是我最后所希望于我最亲爱的双亲的。”接着,他又感慨万端地写下绝笔诗:“赤血染黄花,磷光照万家。两度中秋月,半生志未偿。”字里行间表达了满怀豪气和矢志献身于革命事业的胸怀。1928年10月6日,蔡鸿猷将写好的信和诗悄悄塞给狱友李培荫,从容说道:“余去矣,他日君如得释,为我言于父母,勿以亡儿为念。”说罢,便昂首挺胸,步出狱门,迈向刑场,英勇就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蔡鸿猷的家人曾给周恩来写信,表明蔡鸿猷献身革命的事实。之后,中共缙云县委给周恩来写信,请求确认蔡鸿猷生前在黄埔军校学习以及开展革命活动直至牺牲等相关情况。1958年6月1日,周恩来亲自给中共缙云县委回信,信中说道:“据我记忆和查得的材料,证明蔡鸿猷确是黄埔军校二期步科一队学生,是共产党员,在黄埔工作过,以后被捕牺牲。请转地方政府给以烈士待遇,并请对其家属代致慰问。”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