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邵飘萍: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的明星

12-12 13:02  

邵飘萍像

邵飘萍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熠熠闪亮的明星。他创办的新闻编译社,是中国最早的通讯社之一,他创办的《京报》是当时北京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他著书立言,培育了大批专门人才。

邵飘萍(1886—1926),浙江东阳人。他14岁考中秀才,后就读于浙江高等学堂。1911年,邵飘萍任杭州《汉民日报》主编,从此开始报业生涯,成为一代著名报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邵飘萍身处逆境,不顾个人安危,接连在《汉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推崇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抨击挞伐盗民国之名、行专制之实的袁世凯;揭露袁的爪牙浙江军政执法处处长许畏三迫害革命者、残杀无辜的罪行。1913年8月,反动当局恼羞成怒,就以参加“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逮捕了邵飘萍。经过多方营救,邵飘萍才得以保释出狱。出狱后,他为了寻求救国之路,东渡日本,在华侨和留日学生中进行反袁活动,率先向国内通报袁世凯与日密签卖国“二十一条”的内幕真相。

1916年春,上海新闻界为加强倒袁力量,电邀邵飘萍归国。他毅然放弃学业,返回祖国,旋即主持《时报》《时事新报》等笔政,投入护国倒袁的决战。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邀集同人志士创办《京报》,实现了自办报纸的夙愿。他勉励同仁“辣手做文章”,并书写“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于编辑室内。在《京报》上,他宣传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独裁,揭露权贵们以权谋私、争权夺利的恶行,呼吁国民共除祸国殃民的军阀。

邵飘萍一直与李大钊等人交往密切。当时李大钊等为收集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献,成立了“亢慕义斋”,邵飘萍精通日文,曾帮助日文翻译组校订一些马列著作的译本。1925年春,党组织根据邵飘萍的志愿以及在实际斗争中的表现,经李大钊、罗章龙介绍,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在北京制造了举国震惊的“三一八”惨案,死伤群众数百人。邵飘萍怀着极大的愤慨派出采访记者,他也立即驱车前往现场,连夜赶写出讨段檄文《世界空前惨案——不要得意,不要大意》。接连数日,他白天外出采访,夜间奋笔疾书,《京报》成了讨伐段政府的舆论阵地。此外,邵飘萍还提出要组织特别法庭,公开审判惨案祸首段祺瑞。

与此同时,段祺瑞政府也开始疯狂迫害革命党人,下令通缉爱国进步人士,邵飘萍被列入黑名单。《京报》被列为准备“扑灭”的四种报刊之首。而这时邵飘萍仍继续撰文抨击军阀政府,张作霖、吴佩孚等军阀也对此切齿痛恨。4月18日,奉军进入北京。张作霖悬赏捕杀邵飘萍。4月24日,邵飘萍以“宣传赤化”罪被捕,4月26日,他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天桥。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