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家信——沈宝瑜的故事

12-29 09:44  

一个寻常的夜晚,一位老人坐在昏暗的灯下,微微颤抖的双手小心地捧着一沓书信,那是他的儿子沈宝瑜生前寄给他的家信。老人每每思念儿子,总会将信从头读一遍。当他的手指缓缓移过一行行字的时候,曾经的一幕幕又仿佛浮现在了眼前。

1935年,时年十二岁的沈宝瑜是上海中学一年级学生,伴随着日本人侵略的野心逐步蔓延,他难抑自己的爱国热血,愤而离家,投入新四军地下工作。他的父母收到新四军的安家信,才知晓他的下落。

一天,日军对江苏常熟进行了“围剿”“扫荡”,沈宝瑜不幸入狱。狱中一年,他被多次提审,始终坚定地说:“我是新四军,中国青年爱中国,给你们捉到在此,要死就给我死。”再不多说第二句话。敌人并没有让他死,而是把他押解到南京江边做苦力,想尽方法折磨他,与他一起的狱友,因不堪虐待,伤病致死的不计其数。

“最难熬的时间是在每天半夜醒来的时候,肚子饿得过分而小腹内绞痛……”“一切请你们放心好了,不必为我担忧,我倒是非常宽怀的,因为恢复自由仅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而对于饮食寒冷当然自己会小心的……”读到此处,老人的双眼早已被泪水模糊了视线,他不知道他的孩子曾经受了多少苦难,但他知道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让小小年纪的沈宝瑜不曾有半分退却。

身在牢笼,环境恶劣,这些都没有影响沈宝瑜的斗争精神。一天夜里,他与其他被关押的同志一起越狱,游泳过江。不幸的是,他们的行动被日本人发现了,当夜被抓回来的人,手都被粗铁丝穿过后绑在一起,血流满地。而沈宝瑜侥幸逃到了一处死河浜,他以水草、螺蛳充饥,躲避了三天三夜之后,遇好心人的帮助,辗转回到故乡浙江嘉兴。

这位青年战士在家只待了三个月,大病初愈后,又立即前往新四军区苏北海门通汇镇区。这个地区形势险恶,新四军随时会与日伪军发生冲突,在1944年12月的一次战斗中,他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老人手里攥着他最后的一封家信,上面写着“爸妈及弟弟的身体望格外保重,免得在外的我多一层挂念”。

“任务中断,精神不死。”战争年代,千千万万如沈宝瑜一样的有志青年,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而在和平年代,也同样有着许许多多甘于奉献的人们,奋不顾身地站在危险的第一线,我们无法一一道出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正是这无数的普通人,以守家即守国的担当,以护国即护家的赤诚,守护着美丽中国!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李晨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