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周恩来:勤俭搞外交

01-09 12:16  

开国大典之后,外交工作更加繁忙,毛泽东、周恩来挑选了德才兼备的干部,大大加快了组建外交部的进程。

1949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这天,周恩来以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身份来到会场,发表了重要讲话。

新中国按照什么样的外交思想搞外交?周恩来的回答非常明确:“外交是一门系统化的科学,苏联的外交学可以借鉴一部分,资产阶级国家的外交学只能取得一些技术上的参考。我们应当把外交学中国化。”

新中国外交部的任务是什么?周恩来的回答简明扼要:“我们现在的外交任务,是分成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的友谊。我们在斗争营垒上属于一个体系,目标是一致的,都为持久和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奋斗。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敌视我们的,我们同样也要敌视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外交部组建起来了,新中国的驻外大使从何而来?周恩来进行了点将。几乎在同时,还远在南方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与敌厮杀的黄镇、耿飙、王幼平、姬鹏飞、袁仲贤等一批解放军高级将领都接到中央要他们迅速进京的电报。这一批人大多是经过战火洗礼的兵团级干部,都具有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谙我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战略思想,组织纪律性强。用毛泽东的话说,选这些人当驻外大使,我们放心,因为他们跑不了。周恩来之所以选这批人,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同外国人打过交道,有过与外国人接触的经验。周恩来曾形象地比喻,新中国的外交队伍好像是一支“文装解放军”。

他们进京后,周恩来安排他们参加外交业务知识培训班,并给他们作报告,阐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经过一段短暂的学习,新中国第一批大使带着党和国家的重托,带着周恩来对他们的期望,踏上了各自的征程。

一个傍晚,身着中山装的周恩来乘坐轿车来到东单外交部街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副部长李克农等的陪同下精神抖擞地走进二楼的部长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有30多平方米,铺着厚厚的地毯,临近南窗安放着一张红木雕刻的大办公桌、一套沙发和4把红木太师椅、4个红木雕花书橱。办公室西侧外间为一大型会客室,用来接待各国使节和重要外宾。

周恩来看过后,坐在办公桌边的椅子上说:“没有我在西花厅的办公室大,却比那边还阔气。我不是说过嘛,一切因陋就简,为什么要搞得这样豪华呢?”李克农笑了笑说:“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已存放在这房子里30多年了。这是旧物利用,我们不用添置新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也接过话头说:“这些太师椅上都刻有龙的图案,不是宣统皇帝就是袁世凯登基做皇帝时添置的。”

周恩来看了看,说:“这都是劳动人民的创造,以前供皇帝和官僚们享用,现在又回到了人民手中。旧物利用,再为人民服务,这很好!”他扫视一下在座的人,郑重而又严肃地说:“我今天告诉你们,在我当外交部(部)长的时候,不得建造新的外交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的房子和办公用具。这些就很好了,一定要勤俭搞外交。”李克农、王炳南等连连点头:“一定遵照您的指示办。”

接着,周恩来向王炳南索要干部花名册。接过来,他一页一页仔细翻阅。每个干部的姓名、籍贯、年龄、学历、特长,他都一一看过,还默记在心。看完后,周恩来转过头来对李克农说:“人不多啊,总共才200多。要面对世界200多个国家是很不够的。”李克农回答说:“是的。我们正在物色和抽调一些干部来充实外交部,不过人很难选,懂外交、会外文的人不多。”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几亿人口的大国,还没有人才?”周恩来话锋一转,“当然了,外交干部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必须挑选那些绝对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任何时候都能够站稳阶级立场的人,决不能有半点儿马虎。”


来 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编辑:李晨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