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沙洋县曾集镇孙店村是沙洋县有名的贫困村,市农业农村局驻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后,从实际出发带领村民发展了多项产业,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产业支撑。
清晨,村民在田里起获小龙虾。
5月份开始小龙虾大量上市。沙洋县曾集镇孙店村3组村民贾征文每天天不亮就到田里去起获虾子。
贾征文一家6口人,以前主要靠他种田过活,2010年贾征文病后,家里的生活就一落再落。直到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进村后,鼓励农民发展稻虾共作,他家的生活才有了起色。
村民在院子前补虾笼。
孙店村是沙洋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5个生产小组,727户、289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783人。
没有优质资源,没有能人带动……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让这个村富起来,是扶贫工作队制订扶贫计划时考虑的重点。
“除了沙洋地区农民普遍接受稻虾共作的模式,我们通过能人带动等方式,发展了草皮、再生稻、翠冠梨种植等产业,让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驻孙店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员肖红说。
确定产业后,工作队在村里大范围摸底,确定适合发展稻虾共作的田块,然后一家家上门做工作。
17组贫困户金克贵想发展稻虾共作,工作队帮他设计田块如何开沟,还帮他请来了挖掘机。
为让村民快速掌握生产技术,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了畜牧、水产、农机联系点,每年请相关专家到村里手把手教农民种养技术。仅2018年,就组织了5次稻虾共作、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孙店村稻虾共作面积发展到4500亩,亩平增收3000—5000元。
“去年虾子消毒没做好,得了病,6亩田才卖了5000多元。”贾征文说,听了专家的讲课后,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消毒、如何消毒。截至今年4月底,他卖虾子收入已经达到7000元了。
除了稻虾共作,工作队还积极开拓新的产业——扶持大户孙勇成立合作社发展草皮种植。
“孙店村没有种草皮的历史,我们算是开了先河。”孙勇说。
在与武汉某绿化公司对接后,工作队鼓励孙勇牵头成立了潘集湖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种植草皮。11户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27个贫困户在合作社打工。
在工作队的支持下,合作社的草皮长了起来,2016年就开始盈利,2018年销售草皮收入50多万元,贫困户和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达到一地生三金的效应。
稻虾共作、草皮种植发展起来后,工作队又从武汉引进了翠冠梨种植项目。截至2018年,全村种植翠冠梨50亩,预计今年可以大面积挂果。
不仅如此,去年工作队为村里争取到300亩水稻良种示范项目,免费为村民提供了10多个水稻优良新品种,吸纳了13户贫困户和部分种田能手参加。在市林牧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支持下,为全村50户贫困户免费提供了共计1000株价值8000元的良种花椒树苗,栽种在房前屋后……
稻虾共作、再生稻种植、草皮种植、翠冠梨种植、水稻良种示范……工作队帮助村民发展了多项产业,让孙店村村民脱贫更有底气了。
工作队不仅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还帮助村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仅2018年,就投资4.8万元,硬化场地400平方米、建围网120米、修建泥结石道路50米,建了一处垃圾收储点,便于全村垃圾收储转运。投资25万元,建卫生公厕2处,美化公共环境。农户改厕完成218座。投资8万元,购置摇臂式垃圾箱11个,放置于潘集、新村部、范集、新农村居民点等人员集聚地进行垃圾收集。投资180万元,在村部建设集农资超市、生活超市、农家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方便群众生活购物,增加村集体收入,保障兜底贫困户分红受益。完成8组、18组线路改造、变压器增容。实施宽带进村工程,2018年新安装100户,并完善本村村村通广播,设置了8个播放点,覆盖全村。
产业有特色、村集体有收入、群众活动有场地、上学就医有保障、村民出行有公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保障。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产业发展得越好,贫困户脸上的笑容越多,脱贫梦就更容易实现!(本报记者 彭文洁 文/图)
来源:荆门日报
责任编辑:李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