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创新 强化科技安全 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04-15 10:41  

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安全,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成为新时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科技安全的新使命新要求

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信息、生态、资源、核等重点领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新兴领域安全。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和保障其他领域安全的力量源泉和逻辑起点,是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历史证明,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近代我国错过几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科技落后、国力羸弱、被动挨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科技在支撑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科技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和战略安全的关键要素,在维护相关领域安全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加强科技安全,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科技实力,维护科技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科技实力,为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新时代对科技安全提出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安全食品、优美环境、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多重压力,产业发展存在外部打压和“低端锁定”风险。科学新发现、技术新突破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原始创新不足、重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创新体系不完善等短板。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迫切要求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发挥科技创新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

科技快速发展对科技安全提出新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经济发展方式。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技术对社会伦理产生极大冲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物安全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带来极大挑战,技术谬用和滥用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政府、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科技发展拓展了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存在。加强科技安全,必须未雨绸缪,织密防范和管控风险的网络。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支撑国家安全的体系化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全面增强科技维护和塑造国家总体安全的能力。

聚焦重大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发展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科技创新要落实新发展理念,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加强重大科研攻关任务部署,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安全。围绕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着力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问题。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加强七大农作物育种研发,加快农业高端装备研制,保障粮食安全。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研究,当前全力支撑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科技支撑。聚焦美丽中国建设,加强大气、水、土壤、化学品风险防控等领域科技创新,支撑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平安中国建设,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基础和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为国家持久安全提供不竭动力。我国已进入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以更高的目标、更长远的眼光,对科技创新进行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加强学科布局和体系建设,全面夯实基础学科,补足冷门、薄弱学科短板,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加大基础研究稳定支持力度,推动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和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有机衔接。加强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通信等面向长远发展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部署和实施,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动力源泉。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科技能力基础。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加强科技创新,保障科技安全,必须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深化科研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国家使命和创新绩效导向,扩大科研自主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系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创新水平。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完善市场环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合力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粮食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重大挑战,协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健全科技安全工作体系,提高科技安全治理水平

提高科技安全工作的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头脑,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和科技安全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切实提高维护科技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科技安全管理责任机制。把科技安全工作贯穿在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建立科技安全工作分级分类管理责任机制,明确管理事项、责任主体和工作程序。落实科技安全管理手段措施,加强机构、队伍和条件建设,完善科技安全工作体系。加强科技信息建设和管理、风险研判、预警监测、安全审查、处置管控和综合评估,打造科技安全工作完整链条。加强科技领域与其他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形成相互支撑的工作合力。

建立健全科技安全预警体系。完善科技安全预警监测指标,加强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新兴领域、重大项目、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动态监测,及时总结评估我国科技安全状况,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预警工作机制。发挥智库作用,加强科技安全工作专家智力支撑。制定重大科技安全风险应对预案,加强风险研判和危机管控。建立科技安全动员机制,坚持平战结合,提高科技在重大安全事件中的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科技安全法规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加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完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管理规范,严格执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法规。完善国家科技保密制度,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敏感领域、重大项目、重点机构保密管理。建立实施国家技术安全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审查。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全面推行伦理审查制度。加强无人驾驶、区块链等新兴领域立法研究,积极推动各国就共同关心的技术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开展国际对话,参与和引导相关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作者为科学技术部部长、党组书记)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春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