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江苏高邮:重访华中雪枫大学

12-16 08:36  

在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太平街的一条古朴的小巷里,终于见到了牌匾“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几个字,遒劲有力,挂在青砖黛瓦的老屋子上。在高邮当地政府部门“修旧如旧、修故如故”的原则下,显得更为庄重。这里很不起眼,南边是居民楼,北边是界首镇实验小学,喧哗声仿佛盖过了一切,然而偏偏是这条小巷,这处旧址,静谧又令人肃然起敬。因为正是它地理位置的不起眼,成就了它在特定年代的关键作用。

沈林 摄

华中雪枫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1946年4月设立的一所军政学校,由粟裕司令员亲自创立,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加强和统一华中地区的军校教育工作,华中军区将辖区内的雪枫军政大学(原抗大四分校)、苏中公学(原抗大九分校)、华中野战军随营学校合并,成立“华中雪枫大学”。虽然建立于高邮辖区的华中雪枫大学正式存在的时间不足一年,但正如隐藏它位置的小巷那样,“华中雪枫大学”这个响亮却在今天鲜有人知的名字的背后,就已经渗尽了中国共产党无数先驱立志推翻“三座大山”的执着与坚定。华中,乃当时战略地理位置;雪枫,则是为了纪念著名抗日将领彭雪枫将军。目前,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已经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沈林 摄

温暖的秋光下,清风轻轻地在这个院落里拂动,伴随着周边绿化里众多绿色生灵的跳跃,彭雪枫将军的雕像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得熠熠生辉。墙面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毛泽东同志对华中雪枫大学师生的勉励,不过彭雪枫将军自己的笔迹更是让每一位到访的驻足者在心里增添了更多的自我解读——“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73年前,就是在这个存在不足一年,只由几间普通平房组成的小院子里,张藩、张崇文、邱一涵、吴咏湘等众多革命前辈开始了他们的战时教学生涯。

沈林 摄

建校之初,没有现成的教材,遵循粟裕校长指示,雪枫大学的同志们想方设法搜集国内外军校的基本军事教材,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抽调部分教员奔赴前线观摩并参战,搜集整理实际战例,结合华中雪枫大学的教学目的,自编教材,以最简洁有效的方式给学员们传递革命的火种。雪枫大学先后培养了团级干部20多人,营级干部200多人,连排干部1000余人,炮兵、工兵、参谋、摩托专业、政工干部及医护人员各500多人。当年就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院落中,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会聚在这里,研习知识,苦练技法,又以一个个革命斗士的形象奔赴前线,英勇杀敌,成就不朽的辉煌。

1946年7月华中雪枫大学首届组织会议开幕合影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军爱民,民拥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些在当年的雪枫大学师生面前真实地演绎着。华中雪枫大学成立时,正值春耕时节。春耕遭遇春荒,驻地群众普遍缺种少粮。粟裕司令员亲自安排生产供应处处长杨恺组织贷款给老百姓买稻种,还号召师生和当地群众一起,开展轰轰烈烈的春耕生产。可以说,从建校初期,廉政建设的表现就已蔚然成风。

一张张珍贵照片和一个个生活用品,在向我们讲述着那个热血豪迈的年代,在另一个展区陈列出的兵器,又在为我们描绘着另一番情景。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雪枫大学部分师生被抽调参战,经受了实战的锻炼和考验。在前线,粟裕司令员指挥华中野战军同国民党军展开激战,连续取得宣泰、如南、海安、李堡等7次战斗的胜利,歼敌5万余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也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扬。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宿舍内设 沈林摄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的住宿区分为东西厢房。东厢房是副校长张崇文同志的住处,西厢房是校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第一任纪委书记邱一涵同志的住处。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西厢房,邱一涵同志每天除了管理学校工作,还代养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男孩,他就是彭雪枫将军的遗孤彭小枫。虽然前线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但是我们从这些影像里却能感受到一丝温暖与真情。西厢房里至今保存着哺育幼年彭小枫的摇篮原件,就如同旧址墙外界首实验小学的书声琅琅一番美妙,当历史的年轮从其身边滑过,我们看着摇篮依旧可以体验到一种力量,它是希望的曙光。

2015年8月25日部分华中雪枫大学学员、新四军老同志在雪枫大学旧址门口合影留念 沈林 摄

1946年12月,由于战略需要,华中雪枫大学移址山东莒南县,之后又多次易名,最终成为我国知名军事院校——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时光如白驹过隙,七十多年的光阴就这样从这几间“砖瓦房”的身边溜走了。新时代的春天里,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忠魂千秋,英灵永存。当后人再次触摸这一小撮孕育革命种子的“自留地”时,除了多一份敬仰,我们能做的只有用真心真意去极力地保护它,传承它。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常泽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