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梅州的天气闷热依旧。梅州产金柚,好柚出桃尧,此时的梅县区桃尧镇柚香四溢,让人看到丰收的喜悦。
站在桃尧镇螺江村村委会远眺,对面半山腰上的建筑显得别树一帜。这栋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隐藏在柚园之间,似乎在讲述着房屋主人不平凡的一生。
这,便是革命烈士张民达旧居逸庐。
张民达何人?孙中山赞他为真正的革命党人,是革命的中坚。1926年6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张民达为陆军上将。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字第70号),授予张民达烈士光荣称号。
少小离家,一生戎马。作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忠诚战士,张民达历任孙中山侍从警卫、粤军总部军事委员、营长、团长、旅长和建国粤军二师师长,是功勋卓著的将领,叶剑英早期的亲密战友。
如同张民达对革命的忠诚,经历风雨的逸庐屹立不倒。2015年,张民达旧居被列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保护修缮,具有纪念革命先烈,研究梅县区近代史、华侨史、客家地区民居建筑的历史价值。
漂洋过海
追随孙中山革命加入同盟会
一条水泥道路从螺江村向山里延伸,路边满挂即将成熟的蜜柚。随着车辆的盘旋前行,村景尽收眼底。不一会,一栋以白色为主要色调的建筑出现在眼前。
让人惊叹的是,在客家围屋林立的螺江村,为何有一座西洋风格的建筑?为何取名为逸庐?
逸庐,属于中西结合的建筑,呈凸字形排列。中间为主楼,两边各有对称的副楼,主楼上下两层,四间一厅,四面阳台,两边均有走廊与副楼连接。大门处,悬挂着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梅县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
“可惜的是,副楼因为历史原因已经被拆除,只能看到些许建筑印记。”村干部张万芳是土生土长的螺江村村民。他表示,张民达的事迹,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有所耳闻。“张民达旧居十多年前还有人居住,现在已经没有了。”
推开旧居大门,张民达铜像矗立中间,望向远方,或许那便是他曾经走过的方向,或许那就是革命的方向。
1885年,张民达生于桃尧镇。9岁时,因家庭原因,张民达随叔父张福兴赴马来西亚庇能父亲处。初进英文学校,继入方言传习所,毕业后能通晓多种语言,先后在吉隆坡、芙蓉、怡保、华都爷牙、丹戎马林各埠审判厅当传译员。
此时的张民达,时常关注国内的动态,并通过报刊读物了解到孙中山的先进思想,逐渐成为愿为挽救祖国危亡而投身革命的青年。
1906年春,孙中山先生到新加坡进行革命活动。8月7日,同盟会吉隆坡分会正式成立。张民达就在此时加入同盟会,并经侨领民主进步人士邓泽如介绍认识孙中山。
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为张民达撰写的《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追赠陆军上将张君民达碑文》中如是记载:初与父瑞兴公居南洋,召之就傅。乃长任彼邦公务,受俸虽优,非其好也。当胜清季年,天地闭革,君服膺孙公之道,尝欲戳力沙场,以行所志。
张民达加入同盟会后,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心,成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他看到殖民地官场腐败,华侨被欺压,为改变中国命运,他积极宣传发动华侨参加同盟会,捐资支持革命。
1914年,孙中山致函邓泽如,委派张民达负责南洋英、荷属地区的筹款事宜。1915年7月,孙中山委任张民达为南洋联络员。在他的宣传活动下,广大华侨积极支持革命。
在张民达旧居二楼的事迹展中,一一记录了张民达从法庭翻译转变成革命者的点点滴滴。翻阅张民达的后半生,可以用“革命”一词概括。
1917年7月,孙中山多次在上海和北洋海军总长程璧光磋商,希望海军参加护法运动。程璧光因不满北洋军阀,最终同意支持孙中山。
7月6日,孙中山率舰南下。9月1日,广东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此时,张民达从南洋回到祖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在大元帅府随侍中山先生左右。
据说,张民达旧居的修建也与孙中山密切相关,在《民国名将张民达》《叶剑英张民达与孙中山》书籍中均有记载。孙中山非常关心张民达的婚姻和生活,张民达的夫人邓淑贤就是孙中山授意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介绍认识的。
1924年中秋节张民达结婚后,因战功显赫,孙中山奖励1万光洋给张民达在家乡修建楼房,钱交由当地宗亲建设。张民达为了纪念和感恩孙中山先生,取孙中山字逸仙之逸字,把该楼房命名为“逸庐”,“逸庐”二字由廖仲恺题写。
骁勇善战
挥师东征进军惠潮梅屡立功
张民达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打了许多大仗、硬仗和胜仗,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18年5月10日,张民达随援闽部队出发,攻占福建武平。由于张民达作战勇敢,屡立军功,升任粤军第二军军部少校副官。此后,张民达所在部队奋勇拼打,连克20余县。
作为新晋的军事人才,张民达的骁勇善战逐渐显露。而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亦有一位梅州人紧随,与他成为亲密战友。
1920年6月,孙中山派廖仲恺赴漳州,要求部队回粤驱逐桂军。
此时,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堂毕业,投靠粤军。在这里,张民达和叶剑英两人相识,并一起共同战斗。回师时,许崇智任右翼总指挥,由上杭、永定攻蕉岭、大埔、趋兴宁、梅县攻击前进,战事顺利进展。
张民达、叶剑英随许崇智部队作战,由上杭、永定、蕉岭攻占梅县。9月初,许部向河源挺进。但总攻河源后,遇到桂军顽强反扑,桂系增援李根源军5000人、沈鸿英部2000人,连同刘达庆残部8000人共1.5万人。敌方实力增强,展开反扑河源战役,致使河源三得三失。
当战况危急时,许崇智召见张民达,任命他为五十七营营长,命令张民达率一个营的兵力扼守碗窑。
“敌三扑河源,现众寡劳逸之势悬殊,我军必须确保碗窑,始足以避免被包围。如果碗窑一失,我军势将全军覆灭,你可否率兵一营扼守碗窑,相机策应反攻河源。”许崇智对张民达说。
《民国名将张民达》一书记载:数日未食的张民达抱病,奉命即扶病上阵,接任五十七营营长,扼守碗窑。与桂军5营之敌展开激烈战斗,先后占领回龙等地。旋又经南湖直下河源,李根源军后撤,使全局转危为安,赢得了胜利。
张民达在著名的碗窑之战初显军事才华,以灵活指挥很快攻克河源。从此,张民达便被许崇智倚为骨干,在粤军中声名鹊起。
1921年5月,张民达被擢升为第九旅十八团团长,以谭曙卿、钟大辉、郑荃荪等任营长(后期由谭曙卿、梁占鸿、罗伯炯任营长),归黄国华旅指挥,张民达十八团奉命留韶关。
对于张民达,孙中山曾多次提起并给予肯定。
孙中山在1923年7月31日复邓演达的函里高兴地提到:“敌人来援惠州之军已被张民达完全击灭,我宜乘胜速下惠、潮,则广东从此可告太平,而北敌亦不敢再犯广东矣。”
1924年3月,张民达任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兼任两广盐务缉私处主任。叶剑英当时任二师参谋长,二人结下深厚友谊。
螺江村中的小学校门旁,张民达烈士纪念碑镌刻记录着他的一生,尤其是革命事迹,供师生缅怀。
据不完全统计,张民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回粤驱桂战争、首次北伐、东路讨伐、奔袭连平、平息广州商团暴乱、东征等战役,屡次建功。
除骁勇善战外,张民达也是一位重情义、关心士兵的将领。
“张师长治军严明,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告诫士兵不得侵犯百姓,严格要求官兵。同时也非常关心部下,爱兵如手足。他不但要求连排干部要关心士兵的生活,而且经常深入兵营检查工作,了解士兵的生活。对伤病员他更关怀备至,常常自己掏钱为士兵买药治病。”在张民达侍从警卫姚善卿所写的《回忆张民达师长》一文中,如是表述。
将星陨落
奔赴革命途中不幸遇难
从空中俯瞰,逸庐建于半山腰,呈凸字形分布, 如一架即将起飞的战机,印证着房屋主人革命的一生。
“父辈说,当时建这个房子的材料都是从外面运回来的,经过旁边的河道运进村,再从旁边的山路挑上来。”村民卢雅英对张民达旧居亦有一些了解。
顺着木楼梯登上逸庐天台,中间高、两边低的造型显得异常独特。“这是为了排水,基本不会积水的,效果很好。”张万芳边解释边行走,他指着墙头的铁圈凝望着,“这个铁圈是插旗子的,当时建房子的时候就有了,也说明他对革命的信仰。”
1925年3月下旬,第一次东征结束后,张民达、叶剑英分别被广东革命政府委任为梅州五属绥靖督办和梅县县长。4月初,经过两年多建设的张民达的新居逸庐落成。按当地客家人的风俗,新居建成要举行喜迁新居的仪式。此时,张民达正在蕉岭视察军政事务,决定回家摆几桌酒席庆祝一下。
4月3日,张民达从蕉岭率领一个警卫排,自己骑一匹白马从蕉岭高思沿山路直接经梅县隆文回到桃尧家乡探望乡亲。第二天上午,张民达在新落成的逸庐设宴20席,盛情宴请父老乡亲。
这天上午,叶剑英和许多二师官兵纷纷从梅城营地赶来桃尧,参加庆祝乔迁宴会。与乡亲战友在一起,张民达很高兴。在宴会上,张民达首先感谢乡中父老和战友光临。他话锋一转,发表起革命演讲:“革命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我们要军民团结,不怕牺牲,为实现民主自由,建设强大中国而努力。”
然而,张民达在新落成的逸庐里没有待太久。晚上11时,张民达接到许崇智从汕头发来的电报。此时,由于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环在广州叛变,情况危急。廖仲恺奉命到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许崇智发电报给张民达,要张民达务必尽快赶至汕头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5日早上,张民达匆匆吃了早点,便告别村中父老乡亲,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当他经松口赴汕头时,恰遇数天大雨,韩江江水暴涨,陆路不通。许崇智还在电话里劝他等水退后再下,船夫、随从副官及警卫人员都说水涨浪急,乘船危险。
“我辈以身许国,难道还怕死吗?我是侨生,熟悉水性。”说罢,便召随从上船。本来如遇洪水,要解开铁索让船只通过的,但当时因饶平等地仍有敌情,因此系浮桥的铁索不敢解开。船夫不知道情况,结果船触铁索,全船覆没,经搜寻未找到张民达。
1926年1月2日,叶剑英接到张民达遗孀邓淑贤来信,说有潮州人在某河滩上发现一具尸骨,经确认证实为张民达遗骸。
3月3日,为褒扬张民达的丰功伟绩,抚恤烈士家属,叶剑英、张和、廖益谦等人呈文报国民政府,请从优褒恤。叶剑英提笔写了《请褒恤张故师长》的呈文,在呈文中,他满怀深情地追述了张民达的革命业绩。后颁发追赠张民达陆军上将令,汕头、梅县均举行悼念活动,张民达遗骸葬于广州先烈路张民达墓地内。
1952年4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为张民达烈士夫人邓淑贤签发烈属光荣纪念证(民优字第057号,光荣牌编号0746),叶剑英接见了张民达夫人邓淑贤及女儿张玉维。
1955年12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字第70号),给予张民达烈士光荣称号。
“近几年,我们也不断整理史料,在保护修缮好旧居的基础上,讲好张民达的革命故事,先后在镇上设有民达路、民达公园。”桃尧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旧居正准备新一轮的修缮布展。
来源:人民网
实习编辑:张皖媛
责任编辑:王雨嘉